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中医健康 » 正文

70年,我们的中国舞剧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中华舞蹈在文化史上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把舞蹈艺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连在一起,创作了大量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或展现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魅力,或传承红色基因,或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肩负起用进步的舞蹈艺术鼓舞人心、教化人民的历史责任,迎来我国舞蹈艺术蓬勃发展时期。

回望70年,据不完全统计创作问世1100余部舞剧作品,其中,总有那些让几代观众或当下观众念念不忘的优秀舞剧作品,小编梳理如下:

1、中国第一部民族舞剧《宝莲灯》

首演时间:1957年

演出单位:中国歌剧舞剧院

艺术指导:李少春

编导:李仲林、黄伯寿

作曲:张肖虎

主演:赵青、沈迪才、付兆先、陈云富、方伯年、孙天路、邵关林

《宝莲灯》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劈山救母》,剧中三圣母的长袖、刘彦昌的水袖、沉香的剑、霹雳大仙的拂尘、二郎神及哮天犬的身法技艺均在戏曲舞蹈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富有想象力。

《宝莲灯》是北京舞蹈学校第一届编导班的进修生在查普林教师与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少春指导下的毕业实习作品。1959年,《宝莲灯》被拍摄成彩色艺术影片,受到广泛好评。

2.舞剧《小刀会》

首演时间:1959年

演出单位:上海歌剧舞剧院

编导:张拓、白水、李仲林、舒巧、李群

作曲:商易

配器:唐朗、庄严

主演:舒巧、陈健民、叶英章、李仲林

《小刀会》着重表现小刀会反抗外国侵略势力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全剧以“起义”“胜利”“抗议”“夜袭”“求援”“突围”“前进”等场次展现了“小刀会”起义的历史风貌。以中国传统舞蹈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舞蹈、武术技巧等因素,在舞剧形式上有所创新。

《小刀会》曾在朝鲜和东欧一些国家演出,获得好评。剧中《弓舞》荣获第七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舞蹈比赛金质奖章。

3.舞剧《五朵红云》

首演时间:1959年

演出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战士歌舞团

编导:查列、夏炎

作曲:彦克、郑秋枫、汪声裕

主演:廖俊祥、王珊、于学成、林春华、陶洪英、毕永钦、张春满

《五朵红云》取材于海南黎族传说:“五指山上有五朵红云,红云落下来,苦尽幸福到。”描绘了海南岛黎族人民从1943年到1944年的斗争史诗。全剧积极、鲜明的主题思想,严谨的故事结构,运用了适合于舞剧表现的艺术手法等,使得这部舞剧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朵红云》曾获全军第二届文艺会演优秀舞剧奖。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剧艺术片。196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舞台演出本,并先后由空军政治部歌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等演出。

4.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首演时间:1964年

演出单位:中央芭蕾舞团

编导: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

作曲: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

主演:白淑湘、薛菁华、冯英、李宁、朱妍、张剑等

《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海南岛。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依托,舞剧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一名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

《红色娘子军》是我国芭蕾按照"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该剧开拓性地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傲人的里程碑,成就了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在音乐创作上,《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音乐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

现为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保留剧目。

5. 芭蕾舞剧《白毛女》

首演时间:1965年

演出单位:上海芭蕾舞团

艺术指导:黄佐临

编导: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辉、林泱泱

编曲、配器:严金萱、张鸿翔、陈本洪

主演:蔡国英、顾峡美、凌桂明、王国俊、陈才喜、董锡麟等

《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它保留了原作中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王大春等基本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成功地浓缩了情节,大量运用中国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的动作,使之与芭蕾舞艺术相结合,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白毛女》的辉煌造就了石钟琴、茅惠芳、凌桂明等芭蕾表演艺术家,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引起了全国轰动,至今已有50多个春秋。

现为上海芭蕾舞团的经典保留剧目。

6. 舞剧《丝路花雨》

首演时间:1979年

演出单位:甘肃省歌舞剧院

编导:刘少雄、张强、朱江、许琪、晏建中

作曲:韩中才、呼廷、焦凯

主演:贺燕云、张丽、仲明华、吴鸿玉、李为民、吴鸿玉、张稷、贾士铭

《丝路花雨》以丝绸之路和敦煌壁画为素材,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描写了老画工神笔张和歌伎英娘父女俩的悲欢离合,颂扬了中国和西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曾被誉为“中国舞剧之最” “中国民族舞剧的典范”“东方的《天鹅湖》”。曾获得“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等赞誉。

近年来,《丝路花雨》以其极高的上座率再次证明了经典的无穷魅力,显示了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2017年5月,改版后的《丝路花雨》在敦煌大剧院常态化演出。

7.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

首演时间:1998年

演出单位:广西南宁市艺术剧院

编剧:冯双白(执笔)、梅帅元、李云林、丁伟

总导演:丁伟

编导:杨云涛、王玫、李紫君、秦克烈

作曲:刘钢宝、李果成、刘可欣

主演:朱蕾、杨云涛、王亚男

《妈勒访天边》取材壮族传说,以超越自我、战胜人性中的弱点为艺术表现的大主题,在传统故事里做深入挖掘,成为一部当代人心灵历程的诘问史。剧中有机融入八桂广泛流传的斗鸡舞、绣球舞、蜂鼓舞、板鞋舞、芦笙舞、铜鼓舞和抢花炮舞,并注入现代舞的因素,一环紧扣一环的舞蹈情节让人耳目一新。服装包括壮族、苗族、侗族、瑶族、汉族等几百套之多;音乐多次出现壮乐四声部,亲切清新;还有歌圩、铜鼓、芦笙、绣球、花山壁画、红棉榕树等多种壮族元素。

《妈勒访天边》表现的坚忍不拔、追求光明的奋斗精神,是古老的也是永远年轻的。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荷花奖”金奖等多个重大奖项,是壮族舞台艺术创作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

8. 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首演时间:2003年

导演、编剧、编舞、主演:杨丽萍

作曲:三宝

《云南映象》是中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用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去展示了一种崭新的舞台艺术创作风格,舞蹈编排将云南原始乡村歌舞的精髓和民族舞蹈语汇进行了整合重构,用全新的艺术构思表现少数民族的勤劳、朴素。全剧有“混沌初开”“太阳”“土地”“家园”“火祭”“朝圣”“雀之灵”七场歌舞,序幕在60面大鼓的敲击声中拉开,60只“孔雀”齐舞作为尾声,洋溢着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热爱。

《云南映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荷花奖”等称号。

9. 舞剧《沙湾往事》

首演时间:2014年

演出单位:广东歌舞剧院

编剧:唐栋

编导:周莉亚、韩真

作曲:杜鸣

《沙湾往事》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沙湾古镇为背景,以“何氏三杰”等众多广东音乐人为创作原型,以广东音乐人创作传世名曲《赛龙夺锦》的故事为主线,用当代舞蹈艺术元素演绎传奇故事的发展,并用设计巧妙、优美生动的舞段诠释经典音乐的深刻内涵,新颖的叙事方式、动人的故事、深厚的意蕴让观众感受到广东音乐的优美精彩和独特气质。

《沙湾往事》展示了广东音乐人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气概。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

10.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

首演时间:2016年

演出单位:辽宁芭蕾舞团

艺术总监:曲滋娇

编剧:王勇、陈惠芬、阮晓星(执笔)

编导:陈惠芬、王勇

作曲:刘彤

《八女投江》讲述的是抗日战场上“八女投江”的悲壮故事。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在转移途中,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主动冲上前吸引敌人火力。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她们宁死不屈,砸毁枪支后毅然投进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年仅13岁。

《八女投江》用芭蕾演绎八女投江革命故事,悲壮而唯美,给观众以惊喜和震撼。荣获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11.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首演时间:2017年

演出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艺术总监:赵林平

编剧、编导:赵明

作曲:三宝

《草原英雄小姐妹》以龙梅和玉荣真实的英雄事迹为蓝本,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与民族音乐艺术及蒙古族服装、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了舞剧的编创当中,用当代视角与多重时空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以蒙太奇的手法生动地演绎了当代少年与60年代英雄姐妹心灵的碰撞与交融。其中戏中戏设置的精巧构思、别具一格的舞蹈风格、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和舞美设计,都对观众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效果。

《草原英雄小姐妹》以独特艺术魅力,歌颂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传承着永恒的英雄精神,有着激发时代共鸣、倡导责任担当的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和第十一届“荷花奖”。

12. 舞剧《天路》

首演时间:2018年

演出单位:国家大剧院

编剧:罗斌

编导:王舸

作曲:杨帆

编舞:张珅、柳雯、丛帅帅

青藏高原,巍巍雄山,茫茫雪域。千百年来,汉藏人民只能依靠人背畜驮,跋涉于这片天地之间,这是人类最艰难的苦旅。直到被誉为人类铁路建设史上最大奇迹的青藏铁路的建成,才彻底改写了这一历史。从此,高原不再闭塞,人民安居乐业,雪域处处欢歌。

《天路》依托于这一宏伟历史背景,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铁道兵筑路人和藏区人民在铁路修建过程中的动人故事,体现了希望与信仰、生命与死亡、家园与梦想、爱与力量,歌颂了时代精神。《天路》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1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首演时间:2018年

演出单位:上海歌舞团

导演:韩真、周莉亚

编剧:罗怀臻

主演:朱洁静、王佳俊

《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中国首部“谍战”题材舞剧,改编自抗日战争和解放时期的共产党上海地下电台的发报员李白的真实故事。以李白潜伏在沦陷区冒着生命危险向延安根据地发电报的传奇故事,来激励当代人向革命先烈致敬,演绎白色恐怖下共产党人的坚定毅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等元素。荣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来源:文旅之声

唱响交响丝路

畅游如意甘肃

原标题:《70年,我们的中国舞剧》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舞剧 艺术 舞蹈
离汉抵京确诊女子“黄某某”身份曝光,其女儿发声:相信调查结果
【美食德宏】到德宏必吃的12道美食 你吃过几道?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