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食疗养生 » 正文

伊利公开举报原董事长郑俊怀挪用公款2.4亿 11年前减刑被撤销再入狱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日前,据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官网消息,有中国“乳业教父”之称伊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红星集团现任董事长郑俊怀,在出狱11年后再次被收监。

2019年11月4日,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将裁定向郑俊怀送达,同日,已对郑俊怀收监,将继续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刑期为2019年11月4日至2022年2月16日。
“乳业教父”郑俊怀2005年因挪用公款罪入狱
郑俊怀,1950年9月出生,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原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后任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2年郑俊怀服从分配到了当时的红旗牛奶厂(伊利的前身)任副书记,后任厂长。1993年,伊利进行股份制改革,后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郑俊怀长期身兼伊利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CEO)等职于一身,被业内称为“乳业教父”。
据媒体报道,2004年5月26日,郑俊怀在董事会上提出12个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12.9亿元,但是这些计划遭到独立董事俞伯伟等人的强烈质疑。此后,三名独董再次质疑郑俊怀违规投资国债造成巨额亏损、股份转让存在问题应当接受审计。第二天,伊利召开临时董事会决定罢免俞伯伟,引发了“伊利独董”风波。
据《东方早报》报道,同年6月,郑俊怀因与当时伊利的一些高管成立公司,采取灰色手法,收购一些国有企业所持的伊利法人股被举报“侵吞国有财产”。
而郑俊怀在法庭上辩解称:“所为一切均是为了解决管理层持股的来源问题,至今不明白我的行为已经犯法。”
同年12月,郑俊怀因涉嫌挪用公款罪入狱;2005年12月31日,被判6年有期徒刑;2008年9月,因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获得两次减刑机会,郑俊怀刑满释放。
2011年郑俊怀加入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1月出任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至今。
根据当年的宣判书,郑俊怀先后挪用伊利集团八拜奶牛厂的 1500 万元和 150 万元购买伊利的社会法人股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伊利高管曾透露称,此案侦查过程中,检察院认定已经坐实的、当事人供认不讳的挪用公司资金为2.4亿元。但该挪用公款的犯罪事实并没有公诉,而仅以1650万进行宣判。这些没有公诉和审判的其他犯罪事实,给伊利留下了诸多后遗症,使得郑俊怀十几年不断地对伊利进行纠缠。
郑俊怀疑为伊利谣言案背后主使
2018年3月24日起,刘成昆陆续在其公号发布《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三篇文章,暗示性地把“小说”所指与伊利董事长潘刚联系在一起。3月26日上午,邹光祥在其公号发文称“光祥财经获悉,潘刚已于近期回国,很快被有关部门带走并协助调查。”当日,伊利发布澄清公告称,相关报道不实,市场传言均为谣言,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在后续根据司法鉴定中心给出的数据表示:邹光祥在微信公众号“光祥财经”发布的文章,点击数达 574.5 万次;刘成昆在微信公众号“天禄财经”发布的 3 篇文章,点击数达 10993 次。
10月24日,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邹光祥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以寻衅滋事罪判处刘成昆有期徒刑八个月。两人当庭表示上诉。
11月23日,“伊利谣言案”二审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有媒体报道,刘成昆曾被郑俊怀宴请,多次发文郑俊怀,并且在多篇文章中指责伊利的过失。
据财经网报道,2016年6月,一篇名为《内幕惨不忍睹:伊利被这样掏空掏尽》的不实报道涉及一个叫张三林的人,张三林是 2004 年时任伊利董事长的郑俊怀雇佣的原内蒙古工会一位中层干部,张以总裁助理的身份对外,明面上帮助其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实则却对伊利高管及家人进行了长期非法调查,获取了大量个人信息,为后来的一系列谣言案提供了大量材料。
伊利举报郑俊怀:靠关系抹掉数亿犯罪事实 人为运作减刑
2018年10月24日,伊利集团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发布了一封万字实名举报公开信——《常年屡遭破坏伊利苦不堪言 被迫公开实名举报信 恳请彻查郑俊怀及其保护伞》,实名举报前任董事长郑俊怀。
公开信直指郑俊怀索要2.4亿巨额犯罪所得不成,密会刘成昆,最后刘成昆发文诋毁伊利。
并称多位原国家级领导、多位省部级领导和厅局级领导充当郑俊怀保护伞,人为抹掉郑俊怀数亿元犯罪事实,运作假减刑;郑俊怀6年刑期,被人为操纵以“发明假节水设备专利”和“表现好”为由减刑2年半,实际服刑过程中如住宾馆可随时回家。
信中称,记录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犯罪事实、证据确凿、犯罪分子供认不讳的78册案卷,14年来一直存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今年机构改革后转到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被长期包庇,至今未公诉。
2015年,检察长马永胜从内蒙古检察院反贪局调出郑俊怀挪用2.4亿公款的案卷,仅用2小时就落实清楚:证据链完整、犯罪分子供认不讳,可以立即提起公诉,然而在郑俊怀强大保护伞的阻挠下,14年却无人敢处理,并谎称“还未结案”。
伊利谣言案发生后,伊利再次向正在内蒙古的最高检第三巡视组及各级司法机关递交了关于郑俊怀已被查实的挪用2.4亿公款案及诸多涉嫌重大经济犯罪线索长达14年无人处理、被人为假减刑的汇报材料,半年时间无任何实质性进展。10月23日,伊利正式向正在内蒙古的中央巡视组递交了以上材料,期待能给社会一个公正的交代。
此次入狱服刑,距离伊利公开举报郑俊怀已过去了一年时间,如无意外,郑俊怀将于2022年再出狱。
来源:人民法治网综合环球网、长安街知事、经济日报、长江商报、南方都市报、IT爆料会、东方早报等
责任编辑:王雪
推荐阅读
请长按二维码进行关注
人民法治
为良法善治发声
为公平正义张目
为法治中国建言
为中华复兴鼎力
原标题:《伊利公开举报原董事长郑俊怀挪用公款2.4亿 11年前减刑被撤销再入狱》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董事长 挪用
临漳县2019年公开选聘初中全科教师、体育教练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
郭树清:坚持人民至上 服务高质量发展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