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健康 » 正文

恐怖!「江苏37人感染新型病毒」,竟是因为小小蜱虫?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原创 浦东疾控 疾控U健康

近期,浦东新区某镇出现蜱虫侵害事件。
小U和疾控的同事立即前往
开展蜱虫侵害调查和灭虫指导工作。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
不就是个小小的虫子吗?
小U为啥要这么紧张?
NO NO NO,
蜱虫可不是什么小小的虫子,
它号称“最脏”的媒介生物,
携带病菌种类多,危害大。
夏季蜱虫十分活跃,
因蜱虫叮咬感染
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报道时有发生。
最近报道,
江苏省因蜱虫叮咬
已有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别看个子不大,蜱虫危害不小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是一种专性体表寄生虫,也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目前世界上已知蜱种897种,其中以硬蜱种类最多,包括13个属705种。我国蜱类种类繁多,约占世界蜱类总数的13%,已记录的硬蜱有119种。蜱通过叮咬动物吸血寄生。蜱的宿主包括多种哺乳动物、鸟类,少数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亦可侵袭人体。
吸血后
吸血前
上海地区蜱虫的主要宿主动物是犬类。人和犬接触密切,一旦犬体表寄生蜱虫后,容易带入室内侵袭人体。
别小看蜱虫,蜱媒传染病了解一下
蜱虫叮咬传播多种病菌,
常见的蜱媒传染病有:
01
莱姆病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蜱虫叮咬传播。危害人和多种动物, 可造成全身感染, 发病早期可见叮咬处红色斑疹或丘疹, 一般无痛感, 或是灼热或瘙痒感, 有时局部或全身荨麻疹, 同时伴有恶心、头痛、肌肉酸痛, 偶可见局部淋巴节肿大。此病有季节性, 多发于春、夏季。
02
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病
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病是由蜱螨叮咬所传播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斑点热发病时, 可出现皮疹、持续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都可发病, 但是主要集中在4-9月。
03
Q热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经蜱虫叮咬传播。由于贝氏柯克斯体可通过空气传播使人或家畜感染病原体, 而且人类患此病的病程及严重程度等差异非常大, 其中有60%的患者无任何特异性症状, 误诊和漏诊相当严重, 对人类危害极大。
04
土拉弗氏菌病
土拉弗氏菌病,又称野兔热、鹿蝇热, 是一种多宿主、多媒介、多传播途径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可经蜱虫叮咬传播,由土拉弗朗西斯菌(简称土拉弗氏菌)引起的能够在人类和家畜中广泛传播的疾病, 多数发生在北半球的国家, 在我国东北、西南地区也有分布。
0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在中国首次被报道的一种新发出血热, 经蜱虫叮咬传播,由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新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消化道症状, 严重病例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浙江、辽宁和江苏等中东部地区。人与人间传播基本已证实,主要通过接触患者血液或分泌物引起, 少数存在空气传播, 续发病例临床症状轻, 病死率低, 早期诊治预后良好。
上海蜱虫分布情况,
出门请躲着点!
那么,小伙伴们是不是好奇
上海的蜱虫分布如何?
《2012-2014年上海市部分区寄生蜱捕获数》
《2011年3-12月上海市犬体表寄生蜱分布情况》
总体来说,2014年以前的上海,蜱虫密度不高。但是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宠物犬增多等原因,上海地区蜱叮咬事件不断增多。因此,居民发现蜱虫须及时报告,警惕蜱传疾病发生。
害怕了吗?请做好防护工作!
看到这里,
大家是不是有点瑟瑟发抖了?
别慌,请做好防护工作!
个人防护指南:
前往草地、树林等蜱类栖息地时,最好不要裸露太多皮肤,穿好光滑紧口的长袖衣服,不宜穿短裤短裙、凉鞋等,尽量不要长时间坐卧,避免给予蜱虫叮咬的机会。
选择颜色尽量浅的衣物,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附着在衣物上的蜱虫。
皮肤上涂抹罗浮山百草油以驱避蜱虫的侵袭。
离开有蜱区时,注意检查头发、腰、腋窝、腹股沟和脚踝等处是否有蜱附着。
那么万一不幸被蜱虫咬了该怎么办?
治疗措施如下:
目前,蜱媒传染病一般采取抗炎、抗病毒,输注新鲜血浆等治疗措施。
小小蜱虫危害大,看完这篇科普,
大家应该都对蜱虫有所警惕了吧~
小U建议,大家一定要主动
了解蜱和蜱媒传染病知识,
增强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谨防蜱虫叮咬。
-参考文献-
[1] 姚清媚,周素芳,张仪,夏尚,薛靖波.我国蜱媒传染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0,38(01):123-127.
[2]朱娜玲,唐伟平,程明基,唐时幸.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8,18(03):282-288.
[3]朱奕奕,吴寰宇,张春哲,毛盛华,周欣,张清慧,潘浩.2012—2014年上海市蜱和宿主动物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状初步调查[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33(08):700-704.
[4]刘琪,王伟利,孟庆峰.蜱及蜱传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03):1107-1109.
[5]刘琴,危芙蓉,朱丹,兰勤娴,施文琦,张仪.上海市犬体表媒介蜱寄生情况初步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2,24(05):537-539+543.
撰稿人:病媒科 王洁蕊
审稿人:刘汉昭 郝莉鹏
原标题:《恐怖!「江苏37人感染新型病毒」,竟是因为小小蜱虫?》
阅读原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标签:传播 感染
台风“海马”将被除名,中央气象台邀网友给台风起名
别笑,是真的:珠穆朗玛峰正向长春移动……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