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QRcode 邮件联系 新浪微博
首页 > 清境健康 » 正文

《建党100年四史100讲》 | 左联五烈士

   条点评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建党100年四史100讲 第二专题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以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基础,录制地方志沪语音频节目《建党100年四史100讲》专辑。
本专辑自2020年7月1日上线,每周定期更新至2021年7月1日。10个主题100个故事,涵盖建党、大革命及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战、上海解放、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与全国工业中心、改革开放、浦东开发、新世纪与世博会、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等各时期,兼顾史实性、代表性、系统性,献礼建党百年,加强“四史”学习教育。
《建党100年 四史100讲》已录制沪语版。沪语版由上海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上海市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秦来来主播。沪语版入驻阿基米德网络电台,并在学习强国上海平台、上海通网站、方志上海微信公众号和上海通志馆微信公众号等同步播出、推广。
2020年12月起,陆续推出该专辑第二专题——党中央在上海的十二年。
党中央在上海的十二年 第八讲
左联五烈士
音频内容提要
鲁迅先生曾经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最后写道:“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文章中的“他们”,究竟指的是什么人?
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左联五烈士”: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和殷夫。1931年1月17日,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等20多位共产党人在汉口路东方旅社开会时由于被人告密被捕。18日,李伟森担心同志们的安危,前往东方旅社查看,也被暗中守候的敌特逮捕。均关押在国民党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2月7日,5位作家在龙华英勇就义。同时就义的还有另外19位烈士,史称“龙华二十四烈士”。
柔石,与鲁迅先生一起组织了“朝花社”,出席了“左联”成立大会,担任左联执委、编辑部主任;胡也频,担任左联工农通讯运动委员会主席;冯铿出席了左联成立大会,是左联派驻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会的代表;殷夫也出席了左联成立大会,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诗坛著名的“红色鼓动诗人”;李伟森,中国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编辑,左联五烈士中唯一没有加入左联的。左联五烈士牺牲时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最年长的柔石,也仅29岁,胡也频和李伟森28岁,冯铿24岁,最年轻的殷夫只有21岁。5位作家都经历了从迷茫到探索、直至为革命献身的人生历程。5位作家虽然个性不同,但都紧跟时代洪流,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用鲜血谱写出了革命文学的篇章。
国民党反动派残害5位左翼作家的暴行,立即引起了世界进步文化人士的强烈抗议。而珂勒惠支正是在抗议书上签名的一位。鲁迅先生特意从上海德国书店购得珂勒惠支创作的木刻《牺牲》,刊登在刚刚创刊的“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上,以表示对柔石等5位青年作家的纪念。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木刻作品《牺牲》(The Sacrifice)
左联五烈士牺牲后,左联为此发布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及《为国民党屠杀同志致各国革命文学和文化团体及一切为人类进步而工作的著作家思想家书》,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暴行。4月19日,又发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寄给高尔基的呼吁书》。鲁迅先生在听到5位青年作家牺牲后,妥善保存了烈士的部分遗稿(解放后,入藏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库),并悲愤吟出一首名为《无题》的七律诗:“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在鲁迅先生的领导下,冯雪峰赶编了《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其中收有左联的两个宣言、烈士小传、烈士遗著等。
想当年,包括五位作家在内的二十四位革命烈士是被国民党在夜间秘密杀害的。全国解放后不久,为了告慰英魂,时任中央内务部部长的谢觉哉,亲自下令要上海市人民政府负责找到包括左联五烈士在内的龙华二十四烈士的遗踪。1950年3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接到陈毅市长的批示后,立即会同龙华区接管会前往龙华实地踏访。在杂草丛生、已被农田包围的原龙华警备司令部旧址,发现杀害烈士的刑场已被辟为菜地,只有断断续续的竹篱笆墙。关于传说中当时烈士们的遗体被埋葬在刑场方塔旁的那座方塔,一点点遗迹也没有了。踏访干部一时没有方向。后来,他们向周围四邻老居民打听,竟然寻访到两位原龙华兵工厂的工人。据两位老人讲,这块地方早先是清朝的江南制造局兵工厂,1917年改为龙华兵工厂。1927年北伐军开到上海,就把司令部设在兵工厂里,门口挂“淞沪警备司令部”牌子。“八一三”日军占领上海后,因为这里曾做过十九路军的司令部,怀恨在心的小鬼子便大肆破坏,把方塔推倒、厂房毁坏,空旷的场地荒芜成草地。日本投降后,曾驻扎过国军,但很快开拔了。由于没人管理,有些胆子大的乡民便进去把草地开垦成菜田。两位老人一边讲一边分别指出当年大门、厂房、方塔等位置。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讲大概在20年前,有7个据讲是共产党的总工会干部被枪杀在方塔旁,其中1个还是女的,怀抱着婴儿,尸体就埋在方塔下面。但鬼子拆毁方塔时,往下挖得很深,即使有遗骨恐怕也被扔掉了。
烈士就义地方的情况基本摸清,可惜直接有关的线索尚未发现。隔了3天,龙华区打来电话,讲有位吴姓老工人晓得重要线索。那个住在龙华兵工厂附近的吴老伯记得,还是在“一二八”之前,有一天夜里,被一阵猛烈的枪声惊醒。第二天一大早乡民们悄悄议论,讲是昨夜枪毙共产党,有二三十个,尸体就埋在围墙上新钻的洞口外面。至于确切位置,吴老伯也吃不准。不过他又推荐了鲁姓工友。鲁师傅回忆道:目前残存的竹篱笆墙过去是水泥和砖围砌的,上面还有铁丝网,里面阴森森的。那天下午,乡民们好奇地发现怎么在围墙上面打了个洞,一帮士兵钻进钻出在墙外挖土坑,约有六七尺见方,不知派什么用场?不料当天夜里就听到枪声和喊叫声,据讲是枪毙共产党,有20多个,枪毙后当场埋掉。白天走过去一看,不仅坑已填平,且连围墙上面的洞口也堵上了。凭着记忆,鲁师傅带着一行人来到篱笆墙外指认。还真凑巧,现场有一位张老伯主动站出来,更准确地指点出那个土坑的位置。
1950年4月4日,经民政局领导批准,在初步确定的埋尸处,按7尺正方形开挖。第一天掘了3尺深,未见丝毫痕迹,大家不免心情沉郁。次日继续,将近中午,挖到4尺深时,所有在场的人几乎同时惊叫起来。原来,泥土中出现了疑似白骨的东西。然后用铁签轻轻地剔挖,一共从坑中清理出较完整的尸骸18具,其余几具零碎不全。同时,在坑中捡出1副脚镣、1副手铐、几十枚钱币。最瞩目的是发现1件已腐烂脱一半的绒线红背心。现保存于龙华烈士陵园的冯铿生前所穿绒线红背心龙华烈士陵园中的“龙华二十四烈士墓”
后来经对照鲁迅先生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撰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并请党内老同志回忆和确认,证实龙华这个土坑里的遗骸就是“二十四烈士”,尤其那件绒线红背心是冯铿平时爱穿的,几位老同志都亲眼见她穿过。1995年,由邓小平亲笔题词的龙华烈士陵园,在原龙华监狱和刑场旧址扩建落成,“二十四烈士”遗骸发现处建立“龙华烈士殉难地”纪念雕塑,以表达后人“永不忘却的纪念”。2020年3月2日,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0周年的重要日子,位于虹口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也完成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修缮改建和展陈改版工程。在全新的左联会址纪念馆中,图文展板、珍贵藏品及多媒体互动装置,为观众重新讲述左联及左翼文艺运动的光辉历程
图片摄影 | 叶辰亮
原标题:《沪语音频《建党100年四史100讲》 | 左联五烈士》
阅读原文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云南昆明“一二.一”惨案!
“厉害了,我的国”十一国庆特别直播

已有条评论,欢迎点评!